《清醒思考的艺术》【德】罗尔夫·多贝里

幸存偏误

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 创业成功的远比失败的少。但新闻更多会报道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

游泳选手的身材错觉

游泳选手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身材并不是因为他们运动的结果,而是他们成为游泳选手的标准。(因果倒置)

过度自信效应

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

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 这样你才会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从众心理

认为越多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也就更加正确,这显然是荒谬的。

  • 可以从进化论中得到解释
  • 喜剧和访谈节目会利用从众心理,在关键位置插入笑声,事实证明这会引起观众发笑
  • 销量最高,并不等于最好

“就算有 5000 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 毛姆

纠缠于沉默成本

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 特别在股市,你越投资一只股票,亏得更多,你就会越抱紧不放
  • “我们已经行驶了这么远”(来都来了)
  • “我已经读了这本书这么多页”
  • “我已经花了两年时间接受这个培训了”

互惠偏误

互惠是风险管理:没有互惠,人类——还有无数种动物——早就灭绝了。

“吃人的嘴短”

如果下回在超市里有人主动跟你搭讪,让你品尝葡萄酒、奶酪、火腿或者橄榄,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最好是拒绝他了。

确认偏误(一)

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

它倾向于这样诠释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兼容。换句话,过滤了反驳的观点。

  • 董事会决定采取一个新战略,于是预示这一战略会成功的所有迹象都会得到追捧。
  • 人们要么根本看不到对立的证据,要么干脆将它们作为“特殊情况”。

积极寻找矛盾

确认偏误(二)

谁在生活中抱有“人是善良的”想法,他会找到这一理论的足够证明;谁在生活中抱有“人是邪恶的”想,他同样能找到足够证明。

请你写下你的信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寻找反驳的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

权威偏误

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一位专家,我都会设法向他挑战。请你也这么做。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对比效应

从 100 欧元降到 70 欧元的产品,会显得比一直卖 70 欧元的产品更便宜。

约会的时候不要找比你更优秀的同性出门。更好的办法,你带上两个比你难看的朋友去参加。

现成偏误

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外部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加频繁。

  • “他终生吸烟,每天 3 盒,却活到了 100 多岁”
  • 系统性高估飞机坠毁、汽车事故和谋杀遇难的风险

你身在一座没有地图的陌生城市里,但你的口袋里有另一座城市的地图,于是你就使用了那张地图。你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

“在好转之前先恶化” 的陷阱

  • 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
  • 有利于一个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如果情况继续走下坡路,就证明他的预言是正确的。如果意外回升了,客户开心,专业人员则可以将好转归功于他的能力。不管怎样,他总是对的。

结论: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应该敲响警钟。不过请小心:确实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事业的转换可能会耗费时间,会造成停发工资。一个企业的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所有这些情况,人们很快就能看出措施是否有效。里程碑是明确的,是可以检测的。

请你望着里程碑,而不是望着天空。

故事偏误

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总将一切炮制有“意义”的故事。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

请你设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事后诸葛亮偏误

它让我们相信自己是很好的预言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会导致我们相信自己是很好的预言家,

请你同样地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司机的知识

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之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

控制错觉

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 在赌场里,当人们想要一个大数字时,大多数人会尽可能使劲地掷色子;当人们希望得到一个小数字时,他们会尽可能掷得温柔。

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听之任之吧。

激励过敏效应

河内的法国殖民政府曾经颁布过一条法令:人们每交出一只死老鼠,政府就给他发钱。政府这样做本是想控制鼠灾,但这条法令却导致人们养殖老鼠。

结论: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我保证,你可以这样解释 90% 的行为。激情、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或恶意最多占到 10%。

回归均值

很多时候,事情会来回起伏。

结论:当你听到诸如“我病了,去看医生,现在我好了,因此是那位医生帮助了我”或“这一年公司业绩很糟糕,我们请了个顾问回来,现在业绩恢复正常了”的话时,很有可能就是回归均值在起作用。

公地悲剧

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

  • 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度
  • 乱砍滥伐树木
  • 水污染
  • 灌溉无节制
  • 无线频率的过度使用
  • 公用厕所的脏乱差
  • 太空垃圾不回收
  • “大而不倒”的银行

结果偏误

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这种思维错误又名史学家错误。

结论: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作决定的原因(过程),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作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

选择的悖论

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考虑你想要什么,请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它们。

不是最好的才适合你,而是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讨喜偏误

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帮助他。

恭维具有神奇的效果,哪怕是谎话连篇。

结论: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禀赋效应

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让我们放弃要比让我们囤积难得多。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在房子里堆满废物,也说明了为什么邮票、手表或艺术品的爱好者很少将他们的收藏拿出来交换或出售。

你应聘一份工作却没有成功,你会很失望。如果你知道,你一直坚持到了最终环节,然后被拒绝了,你的失望还要大得多——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你要么成功,要么不成功,其他的一切都无关紧要。

结论: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请将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

奇迹

结论: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团体迷思

不想做异议者,就可能导致一群智慧的人做出愚蠢的决定。团体迷思是从众心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结论:如果你是一个智囊团的成员,无论何时,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你要仔细考虑没有讲出的意见,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温暖团体之外的风险。如果你领导着一支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忽视概率偏误

现在请你对饮用水处理的两种措施作个评价。

  • 采用措施A,死于不净水的风险会由 5% 下降到 2%。
  • 使用措施B,可以将风险由 1% 降为 0%,也就是完全消除了风险。

是选 A 还是选 B 呢?如果你像大多数人那样思考,你就会选 B ——这是愚蠢的,因为使用措施A,将会少死 3%;相反,使用措施 B,只少死 1%。

结论:我们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由于我们不能直觉地理解风险,我们必须计算。在概率公开的地方——像彩票——这就很容易。而在普通生活中,风险很难估计,但又是躲也躲不过的。

零风险偏误

俄罗斯轮盘赌,一把六发左轮手枪对着你。如果有四法子弹,你愿意花费取其中两颗子弹的钱比只有一颗子弹并取走的钱少。但前者将死亡概率降低了 1/3,后者只有 1/。

结论:请你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的积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你的友谊、你的敌人,还是你的土地。

稀少性偏误

  • “物以稀为贵”
  • 库存清货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我们的一个物品被人夺走了,我们就会认为失去的物品更有魅力。

结论: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你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

忽视基本概率

一名少年被刀砍成重伤。根据以上描述,下列哪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呢?

  1. 凶手是个非法持有刀具的波斯尼亚人;
  2. 凶手是个来自中产阶层的德国少年。

答案是(2)。因为比起带刀的波斯尼亚人,德国少年要多得多。

赌徒谬误

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这就是常说的赌徒谬误,但独立事件不存在平衡的力量。

一枚硬币被连抛 3 次,每次都是人头朝上。假如有人强迫你,让你自己掏出 1000 欧元为下一抛下注。你会押人头还是数字呢?如果你像大多数人那样思考,你会押数字,虽然人头同样是有可能的——这就是著名的赌徒谬误。

一只暴涨的股票,在到达一定点位后可能依然会受到热捧,就是因为它如此出色——这是一种反向的平衡效应。

结论:请你仔细观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不过这主要存在于赌场、彩票和理论书籍里。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大多有着相互联系——已经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此请你忘记命运的平衡力量(除了回归均值的情形)。

锚定效应

  • 科学证明,如果老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在这里,过去的成绩起了锚定的作用。
  • 许多产品在包装袋上刊印的“建议销售价”也是一个锚定。职业销售人员知道,他们必须先设定一个锚——远在他们报价之前。

归纳法

归纳法有可能具有诱惑性:“人类一直都是成功的,因此我们也将征服未来的挑战。”

听起来不错,但我们没有考虑:只有那些幸存到现在的物种才能这么说。以我们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将来我们也会存在,这是一个严重的思维错误——估计是最严重的。

规避损失

失去 100 元损失的快乐感 > 得到 100 元获得的快乐感。

想要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作为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

社会性懈怠

社会性懈怠是一种理性行为:假如使出一半力就行,又不会引起注意,为什么要使出全力呢?

结论:人们在团队里的行为不同于单独一人的时候(否则就不存在团队了)。可以通过尽可能彰显个人效率,来缓和团队的弊病。

指数增长

计算倍增时间:用数字 70 处以增长的百分比。例如,每年递增 7%,则 70 ÷ 7 = 10(年)。

人类的经验大多数是线性的,对指数并不敏感。当事关增长率的时候,不要用直觉。

赢家的诅咒

拍卖的最高报价,往往系统性地过高估计拍卖品的价值。

沃伦·巴菲特:“千万不要参加拍卖。”

如果一定要参加拍卖,确定一个最高价格,扣除 20%,写在纸上,遵守它。

基本特征谬误

基本特征谬误是指,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

负面事件时,基本特征谬误会体现得更明显。我们将战争的“罪责”推给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希特勒的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萨拉热窝的行刺者的错。虽然战争是不可预见的事件,我们至今无法理解它的成因。

结论:不管戏剧多么让我们着迷,舞台上的人绝非孤立的,他们的表演离不开一个个情境。你若真想理解正在表演的戏剧,就请你不要只注重表演者,而是多关注他们的表演或舞蹈。

错误的因果关系

结论: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你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就像仙鹤和婴儿一样。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我们让某一个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

事实也证明,有魅力的人更容易事业有成。

结论:光环效应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因此你要看仔细。请你排除醒目的特征。

替代途径

替代途径是指,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

结论: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比起你通过无惊险的平凡途径(比如从事律师、牙医、滑雪教练、飞行员或企业顾问的辛苦工作)获得的成功,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成功太当真 。蒙田怎么说来着:“我的生命充满不幸——这些不幸大多没有发生。”

预测的错觉

“预言未来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一无所知的人,另一种是不知道他们自己一无所知的人。” ——哈佛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

专家们每天都在用他们的预测轰炸我们。这些预测有多可靠呢?直到几年前都没有人花时间验证过它们的准确性。后来菲利普·泰特洛克来了。

这位伯克利大学的教授分析了总共 284 位专家在 10 年内所作的 82361 个预言。结果,预测的准确性几乎不及你询问一台随机数字生成器。

结论:请你对预测持批评态度。

关联谬误

丹尼尔·卡尼曼向 A 组这样预测:“1983年石油消耗会下降 30%。” 他向 B 组这样预测:“1983 年油价飙升会导致石油消耗下降 30%。”

受试者必须说出他们认为这种预测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结果一目了然:B 组比 A 组更相信卡尼曼向他们所作的预测。

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作重要决定时不顺从它们对你是有好处的。

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 A:99% 无脂,B:1% 含脂,大多数人选 A
  • 600 人生命受到威胁。A:能救 200 人的生命;B:1/3 让 600 人全部获救,2/3 谁也救不了。大多数人选 A。
    • A:会死 400 人;B:1/3 无人会死,2/3 可能会让 600 人全部死去;大多数人选 B。

结论:你要意识到,没有框架效应,你什么也不能描述,每个事实——不管你是从一位朋友那儿听到的,还是在一份严肃的报刊上读到的——都会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

行动偏误

行动偏误: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

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帕斯卡尔就曾经这么写道,在他的书房里。

不作为偏误

不作为偏误总是出现在无论放弃还是行动都会带来损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因为这样引起的损害主观看来更无害。

  • 不申报收入(感觉)不如伪造纳税资料严重——但其实结果都是相同的。

1968年的欧洲学生运动看穿了不作为偏误,提出了一个醒目的口号来反对它: “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自利偏误

成功了的功劳是你自己的,失败了则归咎于外部客观因素。

享乐适应症

享乐适应症:我们工作、升迁,给自己购买更多更漂亮的东西,但我们不会变得更幸福。

  1. 请你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往返交通、噪音、慢性疲累等;
  2. 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红、中彩票、得金奖等;
  3. 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

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请你做你最爱做的事情——哪怕你要付出部分收入。

自我选择偏误

样本选择时就带有偏见。

自我选择偏误无所不在。营销负责人经常会掉进它的陷阱。例如:一家时事通讯报社给他的客户寄去一张调查表,旨在调查他们觉得这份时事通讯报有多重要。可惜只有订阅了这份报纸、尚未退订的客户收到了调查表——也就是对报纸较为满意的客户(其他人不再做样品)。结果这调查自然是无用的。

联想偏误

我们食用一种陌生果子,食后我们感觉不舒服,于是将来我们就会回避相应的植物,认为它的果子有毒或至少是吃不得的。知识就是由此形成的。

没有谁讲得比马克·吐温更贴切了:“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经历里隐藏着多少智慧,我们就只吸取多少——不要多;好让我们不像坐过热灶台的猫一样。被烫过的猫永远不会再坐到热灶台上去——这是对的;但它也永远不会再坐到冷灶台上去了。”

新手的运气

如果你在一个只有10名竞争者的市场上脱颖而出,这说明你有一定的才华。如果你在一个拥有千万名竞争者的市场上成功了,你就不应该太骄傲(比如说在金融市场上)。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认为,你只是很幸运。

认知失调

假设你要申请一份工作,但人家选择了另一位候选人而没选你。你不会承认是你资质不够,而是会劝自己你其实根本不想要这份工作,你只是想再测试一下你的“市场价值”,看看人家到底还会不会请你去面试。

双曲贴现

你是宁愿在 一年后 得到 1000 欧元还是在一年零一个月后得到 1100 欧元呢?如果你像大多数人那样思考,你会选择在13个月后得到1100欧元。

这是有意义的,因为其他地方不会有 10% 的月息(或 120% 的年息)。这利息远远弥补了你多等一个月会冒的风险。

第二个问题:你是宁愿今天拿到 1000 欧元还是一个月后拿到 1100 欧元呢?如果你像大多数人那样思考,你会决定今天拿到 1000 欧元。这令人惊讶。在以上两种情形下你同样都是必须多坚持一个月,为了多得 100 欧元。

科学里称这一现象为双曲贴现。意思是: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