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时期音乐欣赏
时代背景
古典时期大概范围是 1750 - 1820 年。 巴洛克时代,牛顿、伽利略等天才的科学发现,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到了 18 世纪中叶,理性开始动摇宗教权威。伏尔泰、狄德罗把他们的时代视为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而称为「启蒙时代」。他们相信进步,认为习俗和传统并非人类的最佳向导。
而在这 70 年间,欧洲经历的剧烈的政治和社会变动:
- 七年战争
- 美国革命
- 法国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政治经济的权力从贵族与教会转至中产阶级手中。
视觉艺术上,洛可可风格取代巴洛克风格。 洛可可具有明亮的色彩、曲折的线条以及优雅的装饰。
然而,到了 18 世纪末,艺术品味再次改变,「洛可可」被人视为轻浮、过渡矫饰及缺乏道德内涵。洛可可风格被「新古典」风格取代,后者试图再现古希腊和罗马艺术中的「高贵的简明与沉着的庄重」。
新古典主义艺术强调牢固的线条、清晰的结构与道德主题。
风格特色
情绪的对比
- 波动起伏
- 戏剧性
- 不稳定
节奏的灵活性
- 意外的停顿
- 切分音
- 长短音频繁切换
主调音乐
织体灵活转换
旋律
- 悦耳动听
- 容易记忆
- 有民谣、通俗的感觉
- 平衡对称
管弦乐团
弦乐器
- 第一和第二小提琴
- 中提琴
- 大提琴
- 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
- 2 支长笛
- 2 支双簧管
- 2 支单簧管
- 2 支低音管
铜管乐器
- 2 支圆号
- 2 支小号
(木管和铜管一般成对使用)
敲击乐器
2 个定音鼓
角色
- 海顿、莫扎特在歌剧与教会中也使用长号
- 旋律大多以第一小提琴奏出
- 低音弦乐提供伴奏
- 木管增加音色对比
- 经常吹奏独奏
- 圆号和小号演奏强有力的片段
- 增加和声
- 很少吹奏主旋律
- 定音鼓
- 强调节奏
古典曲式
一般四个乐章:
- 快板
- 慢板
- 舞曲相关
- 快板
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
奏鸣曲式
- 呈示部
- 主题呈现
- 过渡段,主调到新调
- 新调的第二主题
- 新调结尾
- 常有反复记号
- 展开部
- 新的方式处理主题
- 调性转移
- 通常最具戏剧性
- 再现部
- 主题的重复
- 结尾段
- 紧张感的解决
最佳范例:
莫扎特《g 小调第 40 号交响曲》K.550 I: 很快的快板
- 节制的激动
- 主题由小提琴柔和地奏出
- 中提琴跳动的伴奏开始了主题的紧张度
- 短-短-长主导小提琴旋律
- 第二主题是B大调
- 和g小调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与变奏曲式
- 基本乐思
- 主题不断重复
- 每次都有变化
- 结构
- 主题 A
- 变奏1(A’)
- 变奏2(A’’)
- 变奏3(A’‘’)等
变奏的情绪可能跟主题不同
一般的变奏曲至少包含 3 段变奏
海顿《G 大调第 94 号交响曲》(惊愕,surprise)II:行板
- 主题与变奏曲式写成
- 民歌、断奏主题柔和开始
- 一个突然大声的和弦打断(惊愕)
- 四段变奏
- 音色、力度、节奏和旋律发生变化
小步舞曲与中段
- 通常出现在古典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其它作品的第三乐章
- 源自于舞曲
- 1650 最早出现在法国路易十四的宫廷
- 整个 18 世纪一直为贵族们喜爱
- 平稳高雅的舞曲
- 舞伴屈膝礼和鞠躬互相致敬
- 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小步舞曲是为了聆听而非舞蹈
- 通常是3/4拍中速
- ABA 曲式
- 小步舞曲 A
- 中段 B
- 通常比小步舞曲 A 安静
- 较少使用乐器
- 经常是木管的独奏
- 中段源自巴洛克时期
- 两首一组的舞曲
- 第二个舞曲通常三个乐器演奏(三重奏)
- 结束后,重复演奏第一首舞曲
- 小步舞曲 A
莫扎特《小夜曲》K525:III
回旋曲式
- 曲调很强的主要主题与其它主题多次轮流重复的曲式
- 通常结构为:ABACA 和 ABACABA
- 主要主题通常生动活泼、可爱而且易记
贝多芬《c小调弦乐四重奏》Op.18:IV
- 兴奋的回旋曲式乐章
- ABACABA
- 主要主题 A 具有吉普赛舞曲风格
- B 段是一段抒情连贯的旋律
- C 段,快速向上的音阶
- A 在最后一次反复时速度加快,以最急板形成一个气势磅礴的结尾
古典交响曲
- 交响乐是古典时期对管弦乐的最大贡献
- 海顿至少创作了 104 部交响乐
- 为他的雇主而写
- 宫廷音乐会演奏
- 莫扎特 40 部
- 贝多芬 9 部
- 有灵感时才创作
- 特点
- 篇幅宏大,构思雄伟
- 通常持续 20 - 45 分钟
- 拓展管弦乐团的音色和力度表现范围
- 一般 4 个乐章组成
- I: 戏剧性快板
- 奏鸣曲式
- 富有戏剧性
- 强调激动人心的短小动机的发展部
- 序奏乐段,营造期待的感觉
- 奏鸣曲式
- II: 抒情慢板
- 奏鸣曲式
- ABA 三段式或变奏曲式
- 情感对比
- 最可能听到宽广如歌的旋律
- III: 舞曲式乐章(小步舞曲或诙谐曲)
- 通常是小步舞曲与中段曲式
- 速度中速或稍快
- 富有变化
- 宫廷舞曲到农民舞曲
- 贝多芬喜欢用快速、充满活力的诙谐曲呈现第三乐章
- IV: 辉煌或雄壮的快板乐章
- 终曲
- 快速、活泼以及光辉灿烂的乐章
- 比第一乐章在情绪上更轻松
- 贝多芬末乐章倾向于胜利或雄壮的风格
- I: 戏剧性快板
- 每个乐章都是独立的作品
- 有自己的主题(群)
- 主题很少会在后面出现(贝五、贝九例外)
古典协奏曲
- 为器乐独奏与管弦乐团所写
- 体现古典主义的平衡风格
- 独奏家的高超技巧与诠释能力
- 乐团宽广的音色与力度结合
- 三个乐章
- I:快板
- 特殊的奏鸣曲式
- 两个呈视部
- 第一个:由管弦乐团奏出几个在主调的主题
- 奠定乐章情绪
- 期待独奏者进入
- 第二个:独奏者开始演奏第一个音
- 有力/平和
- 由之前悬念而获得戏剧性效果
- 挖掘第一个呈视部主题,引入新主题
- 第一个:由管弦乐团奏出几个在主调的主题
- II:慢板
- 可以是不同曲式
- III:快板
- 回旋曲式
- 或者回旋奏鸣曲式
- 协奏曲没有小步舞曲或诙谐曲
- I:快板
- 华彩乐章
- 独奏者展现技巧
- 没有乐队伴奏
- 华彩(cadenza,意大利文:终止)
- 眩目的音阶和分解和弦展现技巧
- 通常在第一乐章
- 有时也在最末乐章
- 结尾:独奏者演奏一个长的颤音,终止在一个和弦上,衔接乐团的进入
- 独奏者展现技巧
- 长度跟交响乐一样:大约 20 - 45 分钟
古典室内乐
- 家庭/宫廷内演奏
- 1 - 9 个人乐团演奏,每人一个声部
- 比管弦乐温柔
- 不需要指挥
- 弦乐四重奏
- 最重要的形式
- 2 把小提琴、1 把中提琴、1 把大提琴
- 通常也是 4 个乐章
- I:快板
- II:慢板
- III:小步舞曲与诙谐曲
- IV:快板
- 有时候 II 和 III 会反过来
海顿(1732 - 1809)
- 奥地利
- 服务于匈牙利最有权势的贵族艾斯特哈萨家族
- 《伦敦交响曲》
- 古典风格的开创者
- 交响乐与弦乐四重奏的先驱
- 音乐充满活力,表现出健康又乐观的气质
《降 E 大调小号协奏曲》III:快板
- 1800 年首演后,被遗忘了 130 年
- 1929 首次出版,1930 录音开始传播
- 可能是海顿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回旋奏鸣曲式
莫扎特(1756 - 1791)
- 最著名的神童之一
- 6 岁就会大键琴和小提琴、即兴演奏赋格曲、创作小步舞曲
- 8 岁创作交响曲
- 11 岁创作清唱剧
- 12 岁创作歌剧
- 最多才多艺的作曲家之一
- 覆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曲式
- 舒适、优雅、平衡、严谨、对称
- 父亲是宫廷音乐家
- 1786,《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第一幕:序奏
- 喜剧与正剧结合
- 结合了诱惑、闹剧、暴力与超自然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K.550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 莫扎特最富激情与戏剧性的交响曲
- 古典的曲式和技巧
- 情感强度几乎是浪漫主义的
- 短短 6 个星期中完成了这部,以及《降E大调第39号交响曲》与《C大调第41号交响曲》
- 一生中最后的三部交响曲
- 4 个乐章
- I:很快的快板
- 充满激昂的情绪
- II:行板
- 奏鸣曲式
- 温和与憧憬
- III:小步舞曲;稍快板
- 严肃深沉
- 并非贵族风格的舞曲
- IV: 很快的快板
- 奏鸣曲式
- 不寻常的紧张
- I:很快的快板
《 A大调第 23 号钢琴协奏曲》K.488
- 完成于 1786 年 3 月 2 日
- 创作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
- 莫扎特对这首相当满意
- 三个乐章
贝多芬(1770 - 1827)
- 音乐天才的极致
- 开创了音乐表达的新领域
- 29 岁发觉耳聋征兆
- 意志战胜绝望
- 《第三交响曲》(英雄)
- 音乐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 创作《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已经彻底耳聋
-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键人物
《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
- 悲剧性情感基调
- I:极缓板
- 慢板序奏开场
- 附点节奏动机
- 长短长短长长
《c 小调第五交响曲》Op.67
- 最有名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
- 命运之神在敲门
- I:生动活泼的快板
- II:生动的行板
- 抒情与放松情绪
- 包含了紧张与英雄主义的片段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小谷的编程随笔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