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音乐欣赏
在众多的修道院中,人们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从事宗教仪式的歌唱。
格里高利圣歌(Gregorian chant)
- 罗马天主教
- 无伴奏(单声部织体)
- 营造气氛
- 代表教会的声音
- 节奏不确定(没有精确的音符时值)
-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闻名
- 整理重编天主教圣餐礼仪
《哈利路亚:我们看到他的荣耀》
- 《弥撒曲》(赞美诗)是一首充满欢呼的格里高利圣歌。
- 哈利路亚(alleluia)是希伯来文「hallelujah」(上帝,赞美你)的拉丁文形式
- ABA 形式
- 独唱哈利路亚到合唱哈利路亚
- 合唱:Vidimus stellam ejus in Oriente(我们望见他的荣光),et venimus cum muneribus adorare(携带着赠物来参拜),Dominum(上主)。
- 合唱:哈利路亚
《继承者》
- 后期一首富有表达力的格里高利圣歌
- 希尔德加德·凡·宾根(1098 - 1179)
- 德国鲁珀兹堡女修道院院长
- 创作的音乐剧《德性之律》(Ordo virtutum),最早的道德相关的戏剧
- 旋律由女唱诗班演唱
- 起初,在低音域 平静地 进行
- sicut 出现的时候,出现几个上升至高音并向上跳跃的五度音程
- 达到高潮的音(歌词 officio,service),通过音阶慢慢下降
- 《继承者》比《哈利路亚》更像说话
- 最后以比较强烈的感觉变化来处理旋律
世俗音乐
格里高利圣歌在中世纪占有主导地位,但在教会之外仍然存在其他类的音乐。
埃斯坦比(13 世纪)
- 舞曲
- 最早的 器乐 音乐体裁之一
- 单一的旋律线
- 录音中的旋律由一把雷贝琴(rebec,弓弦乐器)和一支管乐器(pipe,木管乐器)演奏
- 由于中世纪的吟游艺人可能对旋律进行即兴伴奏,录音中加入扬琴(psaltery,弦乐器)低音部的伴奏
- 三拍子,节拍快速有力
多声部音乐
- 数个世纪中,西方音乐基本都是单声部,即只有一条旋律线。在公元 700 年至 900 年间的某个时期,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改变
- 修道院的修道士们开始加入第二旋律线
- 最初是即兴创作,没有保留下来
- 只是重复旋律,平行进行
- 格里高利圣歌和附加旋律线构成 奥尔加农(organum)
- 公元 900 年至 1200 年间,奥尔加农变成真正的多声部音乐,附加的旋律开始独立
巴黎圣母院乐派:有量节奏
- 公元 1150 年以后,巴黎成为多声部音乐的中心
- 巴黎圣母院先后两任唱诗班指挥莱奥南(Leonin)和佩罗坦(Perotin)属于最早有名字流传后世的作曲家
- 莱奥南(Leonin)和佩罗坦(Perotin)使用有量的节奏,有确定的时值和明确定义的节拍。在西方音乐史上,这是第一次。
- 节拍为三拍子,象征三位一体
因为没有三和弦,现代的听众可能会觉得空洞而且单薄。随着中世纪的发展,三和弦和三度音程用得越来越频繁,音乐逐渐变得丰满。
新艺术:14 世纪音乐
14 世纪的欧洲属于分崩离析的时代,欧洲经历了「百年战争」(英、法两国在 1337 年至 1453 年的百余年间断续进行的战争)和黑死病的瘟疫。封建体制和教会权威开始变得薄弱。文学作品强调生动的写实主义和世俗肉体的感觉胜过美德和神圣的奖赏。
- 开始用饮酒歌,模仿鸟鸣、犬吠及狩猎声来代替格里高利圣歌为基础的多声部音乐
- 影响深远,被音乐理论家称为「新艺术」(new art)
马修
- 著名音乐家和诗人
- 出生在法国香槟省
- 纪尧姆·德·马修(Guillaume de Machaut,约 1300 - 1377)
- 学习神学,大半生为皇家家庭服务
- 约 1323 年成为波西米亚国王约翰的秘书和牧师,跟随国王进行旅行和征战,游历于整个欧洲
《自从被你遗忘》
- 马修 60 岁的时候,与一位年轻美丽的贵族女子佩罗内坠入情河
- 失败告终
- 回旋曲
- 法国 14 世纪与 15 世纪重要的诗歌与音乐形式
羔羊颂(Agnus Dei)
常规弥撒(mass ordinary)是在教堂礼拜中固定不变的经文。固定诵唱的五种祈祷式: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与羔羊颂(Agnus Dei)。
- 马修为羔羊颂——祈求仁慈与平和,音乐庄严而精致。
- 三拍子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小谷的编程随笔空间!
评论